社会责任政策:
为配合政府安全生产与环保政策,符合法令及善尽社会责任,创造一个尊重及安全的工作环境,为本公司对环境保护与员工安全的政策核心。
-
社会责任政策:『建立一个保护环境、人权、安全、健康的企业环境,以善尽企业的社会责任』
-
环安卫政策:『建立一个安全、低污染及资源再利用的企业环境』
遵守国际公约、国内环安法规及相关法律规定,并且遵守客户对产品或制程的要求与规定,提高能源利用率,减少使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物质,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伤害,并妥善运用现有的资源,藉由资源回收及再利用的方式,减少资源的耗损,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;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职场环境,并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的沟通,使产业及环境能够永续发展。
EHS管理系统:
已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系统及OHSAS 18001职安卫管理系统认证。
![]() |
![]() |
认证日期:2008/08/12 有限期限:2017/07/21 ~ 2020/07/13 |
认证日期:2005/04/30 有限期限:2017/07/21 ~ 2020/07/10 |
供货商管理:
- 与供货商合作,共同建立一个稳定且永续发展的供应链,同时敦促他们保护环境、改善安全与卫生、重视人权,以共同善尽企业的社会责任。
- 顺达除本身遵循「电子行业行为准则」、采用「不使用冲突金属政策」外,也积极将此推广至供应链,请供货商配合进行自我宣告及承诺 。顺达本身有ISO14001 & OHSAS18001等管理体系外,对A级供货商也同等要求须具备该认证体系。
- 对废弃物处理作业,要求需具有一般事业废弃物乙级认证资格之厂商,大陆工厂端则是需就产生的所有废弃物皆进行分类,并按类别交由有许可证的合法的厂商回收处理。
节省能、资源:
制订节能目标,加强员工教育及节能常识倡导,积极推展全公司节能减废活动。
1、公司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方案实施
2、公司管理改善节能方案
3、温室气体减碳目标
- 基准年-2010年
- 目标达成年份-2020年
- 减排目标-单位产品减碳率同比降低20%
- 目标范围-直接温室气体排放
2010年〜2019年碳盘查数据(顺达)
年度 |
二氧化碳排放量(T) |
电力系统排放量Scope2(T) |
产量 |
单位产品产生二氧化碳量(kg/PCS) |
单位产品减碳率(%) |
(PCS) |
基准年对比 |
||||
2010 |
7,635.38 |
7,167.71 |
16,087,220 |
0.47 |
基准年 |
93.87% |
|||||
2011 |
8,974.01 |
8,473.89 |
30,030,064 |
0.3 |
36.17% |
94.27% |
|||||
2012 |
10,571.47 |
9,874.01 |
43,081,097 |
0.25 |
46.81% |
93.40% |
|||||
2013 |
16,057.87 |
15,110.99 |
51,240,000 |
0.31 |
34.04% |
94.10% |
|||||
2014 |
17,752.17 |
16,683.36 |
50,800,000 |
0.35 |
25.65% |
93.98% |
|||||
2015 |
18,393.48 |
17,169.42 |
55,148,078 |
0.33 |
29.04% |
93.35% |
|||||
2016 |
21196.139 |
19,671.31 |
70,178,432 |
0.3 |
35.74% |
92.81% |
|||||
2017 |
20427.0328 |
19,210.72 |
61,555,173 |
0.33 |
29.39% |
94.05% |
|||||
2018 |
18,039.6367 |
17,069.26 |
59,155,139 |
0.3 |
35.12% |
94.62% |
|||||
2019 |
21,134.5681 |
20,095.46 |
60,157,737 |
0.35 |
25.25% |
95.08% |
2015年〜2019年碳盘查声明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气候变迁对企业现在及未来的潜在风险与机会
风险类别 |
潜在风险 |
气候机会 |
---|---|---|
台风、水灾、旱灾等天然灾害 |
产能受影响,营收可能下降 |
提升抵抗天灾应变能力 |
气温上升 |
用电量增加,成本及碳排量增加 |
推行低碳绿色生产 |
水电供应不稳定 |
产能受影响,营运成本增加 |
提升水资源管理与增设节能/储能装置 |
温室气体总量管制与碳交易制度 |
产能受影响,营运成本增加 |
参与再生能源计划 |
温室气体减量承诺 |
设置减碳设备及营运成本增加 |
取得公家机关奖励或合作 |
公司形象冲击 |
无法满足利害关系人期待 |
强化绿色制造,提升投资人长期投资意愿 |
低碳节能产品开发成本 |
研发低碳节能产品之成本增加 |
开发或扩大节能产品及服务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