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续发展政策:
为配合政府安全生产与环保政策,符合法令及善尽永续发展,创造一个尊重及安全的工作环境,为本公司对环境保护与员工安全的政策核心。
-
永续发展政策:『建立一个保护环境、人权、安全、健康的企业环境,以善尽企业的永续发展』
-
环安卫政策:『建立一个安全、低污染及资源再利用的企业环境』
遵守国际公约、国内环安法规及相关法律规定,并且遵守客户对产品或制程的要求与规定,提高能源利用率,减少使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物质,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伤害,并妥善运用现有的资源,藉由资源回收及再利用的方式,减少资源的耗损,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;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职场环境,并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的沟通,使产业及环境能够永续发展。
EHS管理系统:
已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、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认证日期:2005/04/30 有限期限:2023/07/17 ~ 2026/07/10 |
认证日期:2008/08/12 有限期限:2023/07/17 ~ 2026/07/13 |
认证日期:2023/05/18 有限期限:2023/05/18 ~ 2026/05/17 |
供货商管理:
- 与供货商合作,共同建立一个稳定且永续发展的供应链,同时敦促他们保护环境、改善安全与卫生、重视人权,以共同善尽企业的永续发展。
- 顺达除本身遵循「电子行业行为准则」、采用「不使用冲突金属政策」外,也积极将此推广至供应链,请供货商配合进行自我宣告及承诺 。顺达本身有ISO14001 & ISO 45001等管理体系外,对A级供货商也同等要求须具备该认证体系。
- 对废弃物处理作业,要求需具有一般事业废弃物乙级认证资格之厂商,大陆工厂端则是需就产生的所有废弃物皆进行分类,并按类别交由有许可证的合法的厂商回收处理。
节省能、资源:
制订节能目标,加强员工教育及节能常识倡导,积极推展全公司节能减废活动。
1、公司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方案实施
2、公司管理改善节能方案
3、温室气体减碳目标
- 基准年-2021年
- 目标达成年份-2030年
- 减排目标-2030年较2021年范围1,2总排放量同比降低54.4%
- 减排目标-2030年较2021年范围3单位产值排放量同比降低25%
2020年〜2023年碳盘查数据(顺达)
2020年〜2023温室气体盘查报告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2023年进行ISO14067产品碳足迹盘查:1颗锂电池(型号HSTNN-DB9D,规格34440mA)的碳足迹值为3.24kg CO2e。
![]() |
![]() |
气候变迁对企业现在及未来的潜在风险与机会
风险类别 |
潜在风险 |
气候机会 |
因应措施 |
台风、水灾、旱灾等天然灾害 |
产能受影响,营收可能下降 |
提升抵抗天灾应变能力 |
注意气象预报并预防并淢低灾害发生 |
气温上升 |
用电量增加,成本及碳排量增加 |
推行低碳绿色生产 |
加入绿色供应链:与供货商合作时,要求供货商签署环境物质采购合约,并在合约中对供货商倡导:与我司交易之产品必须符合国际、国家及地区相关环保法条及规章。 |
温室气体总量管制与碳交易制度 |
产能受影响,营运成本增加 |
参与再生能源计划 |
|
温室气体减量承诺 |
设置减碳设备及营运成本增加 |
取得公家机关奖励或合作 |
|
公司形象冲击 |
无法满足利害关系人期待 |
强化绿色制造,提升投资人长期投资意愿 |
|
水电供应不稳定 |
产能受影响,营运成本增加 |
提升水资源管理与增设节能/储能装置 |
增设节能/储能装置 |
低碳节能产品开发成本 |
研发低碳节能产品之成本增加 |
开发或扩大节能产品及服务 |
节能产品开发 |
4. 水资源管理:
因公司制程无使用工业用水,水资源使用主要集中在员工的生活用水上、厨房用水、中央空调冷却塔用水。公司采用多种方法,有水资源回收再用如雨水回收浇灌绿化,空压机冷凝水回收(此两方案年节约用水量7,260M3),安装环保便器、更换节水水龙头等达到针对节水绩效提升要求。
2023年全年用水量123,021立方米,较2022年总用水量下降13.8%。
下表为2020年至2023年用水量数据:
年度 |
用水量(立方米) |
产能(PCS) |
单位产品用水量 |
2020 |
141,933 |
70,193,274 |
0.002 |
2021 |
167,369 |
82,493,340 |
0.002 |
2022 |
142,731 |
62,147,690 |
0.002 |
2023 |
123,021 |
35,824,666 |
0.003 |
5. 废弃物管理:
公司重视废弃物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,严格依照法规规定执行;2023年废弃物总量相比2022下降18.54%,2023年回收再利用比2022年下降6.51%。
在2023年回收再利用重量占总重量百分比约7.87%;普通废弃物总量占总重量比重约90.53%;危险废弃物重量占总重量比重约1.59%。
下表为依照废弃物种类及处置方式分别统计废弃物重量:
专案 |
2019年产生(KG) |
2020年产生(KG) |
2021年产生(KG) |
2022年产生(KG) |
2023年产生(KG) |
废弃物总量 |
1,292,606 |
1,668,001 |
1,807,310 |
1,444,270 |
1,176,470 |
普通废弃物总量 |
1,209,083 |
1,578,220 |
1,704,260 |
1,314,140 |
1,065,109 |
危险废弃物总量 |
16,765 |
16,000 |
18,460 |
31,070 |
18,750 |
回收再利用量 |
66,758 |
73,780 |
84,590 |
99,060 |
92,611 |
废弃物零填埋政策
公司从2018年开始依据UL2799A持续不断完善废弃物收集方式和管理制度。并同各客户分享废弃物零填埋成绩、不断学习和持续进步,公司内部开展各项废弃物分类培训、向相关供货商重复使用合作项目,在供应链中宣传废弃物零填埋项目。
公司制定可实现的废弃物零填埋绩效指标:废弃物转移率大于90%。
下表为2020年至2023年废弃物转化率数据:
Year |
Recycle |
Biofuel |
External Reuse |
Internal Reuse |
Sub Total |
Incineration with WtE |
2019 |
22.10% |
0.00% |
49.24% |
18.69% |
90.03% |
9.97% |
2020 |
16.62% |
0.00% |
26.67% |
51.64% |
94.93% |
5.07% |
2021 |
39.94% |
4.58% |
24.94% |
23.58% |
96.03% |
6.97% |
2022 |
25.16% |
4.82% |
58.09% |
3.70% |
91.77% |
8.23% |
2023 |
17.71% |
1.23% |
40.06% |
34.26% |
93.27% |
6.74% |